發布時間:2016-10-26 瀏覽次數:2806次 字號:【 大 中 小 】
烏蘭察布市現有耕地面積1300萬畝,其中旱地面積占比70%--80%。如何大力扶持推廣生長期短、耐瘠、耐寒、日照長的旱作農業作物,
帶動貧困地區農牧民增收致富,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重點解決的問題。燕麥作為烏蘭察布市“三件寶”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種植、食用歷史,“十三五”期間已被列為五大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從實際出發,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實現產業扶貧和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措施,通過馬鈴薯--燕麥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以設施化、規?;?、產業化、品牌化為著力點,在10萬畝耕地上進行科學倒茬輪種,在烏蘭察布市打造出我國最大的燕麥種植加工基地。
組建燕麥工程技術中心
公司依托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計劃通過全資子公司—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組建國家級“燕麥工程技術中心”,下設燕麥種質資源研究室、燕麥種植技術研究室、燕麥深加工技術研究室、燕麥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室、燕麥產業信息研究室、燕麥產品標準化研究室等6個燕麥專業化技術應用研究室。
燕麥種質資源研究室:進行燕麥種質資源的搜集、評鑒、創新利用和燕麥新品種選育研究,選育出適應不同生態類型、不同成熟期、滿足不同加工技術需要的優質糧用、飼用和糧飼兼用的專用型裸燕麥新品種。
燕麥種植技術研究室:進行燕麥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技術利用、配套栽培技術集成、高產抗逆生理機制研究,根據燕麥品種的抗病蟲性、病蟲害發生的基數和未來天氣情況等信息對重要病蟲害做出短期防治決策,利用燕麥的耐瘠性和發揮燕麥的豐產潛力,實現增產、增收和增效。
燕麥深加工技術研究室:進行燕麥產品加工技術和產業體系構建研究,研發符合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的燕麥食品,攻關燕麥粉、燕麥米、燕麥粥米、燕麥飲料、燕麥膳食纖維、燕麥β--葡聚糖提取素加工以及燕麥復合類休閑食品、燕麥馬鈴薯烘培食品加工關鍵控制技術,改善和提高燕麥加工品食用品質,尋求燕麥進入主流食品的有效途徑。
燕麥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室:通過傳統育種技術與生物技術的有機結合,發現、鑒評和克隆燕麥功能基因,加強燕麥營養保健特性的研究。目前,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已與中國糖尿病防治康復促進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燕麥醫用和保健成分有密切聯系的次生物質以及次生物質與基因控制的關系、利用現代生物學探索功能成分的作用機理等方面開展研究合作。
燕麥產業信息研究室:進行燕麥產業發展情況系統摸底普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基本數據,了解資源環境、生產潛力和產業瓶頸,為建立燕麥科研、生產、加工和消費等信息體系提供基礎數據。
燕麥產品標準化研究室:整理和起草燕麥行業標準,進行燕麥產品品質體系的建設和研究工作。
發展燕麥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區
馬鈴薯與燕麥輪作不僅有利于土地整理和土壤保護,而且可以發揮烏蘭察布市適宜大規模種植燕麥的地理優勢,為促進旱作農業發展、提升土地綜合收益、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根據當地燕麥生產區的氣候條件,農業發展水平,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和栽培模式,制定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并建立標準化的燕麥種植基地和示范推廣基地,做到良種良法雙配套,農機農藝雙結合,產量品質雙提升,就可以實現增產、增收和增效的目標。
在這方面,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燕麥訂單農業本著循序漸進、不斷擴大的原則,以察右中旗為中心,逐漸輻射到商都縣、涼城縣、興和縣、化德縣等地。2015年在察右中旗大灘鄉開展試點,逐步讓農戶了解和適應訂單農業運作模式,擴大陰山優麥公司燕麥訂單種植在農戶中的示范和帶動作用,2016年在大灘鄉、廣益隆鎮、宏盤鄉等11個鄉鎮發展燕麥訂單面積14000余畝,既幫助農民增產致富又解決了企業原料供應問題,實現雙贏局面。
建設現代化燕麥原糧倉儲庫
2015年,烏蘭察布市燕麥種植面積40多萬畝,產量約3.1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區首位。其中商都縣、涼城縣、興和縣、化德縣、察右中旗等地具有一定的燕麥生產種植優勢,尤其是包括察右中旗在內的陰山南北一帶的燕麥全國有名,是我國燕麥原糧的最好產地。
2016年-2018年,公司在已建設1萬噸燕麥原糧倉儲庫的基礎上逐步擴容到6萬噸。采用內蒙古糧食設計院燕麥原糧倉儲庫專利技術進行燕麥現代化原糧倉儲庫設計建設,同時進行燕麥原糧輸送設備、地籠通風系統、糧情監測系統等配套設施的布局和使用,對燕麥原糧的長期存儲和加工起到市場平抑和調節作用。
引進燕麥配套機械設備
引進國外精細化燕麥種植收獲機械設備和中國新一代燕麥種植收獲機械設備,配套燕麥種植收獲全過程所需的土地平整機械、撿石機械、翻地機械、播種機械、打藥機械、割曬機械、收割機械等機械設備,提高燕麥種植收獲機械化程度和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建設燕麥文化傳播平臺
燕麥有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形成了豐富的燕麥種植文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燕麥的種植文化更加豐富,人們不但關注種植燕麥的生態效應,還應注重在生態環境改善的前提下提高經濟效益,尤其是關注高產、優質、專用、安全的人文關懷,可以說,燕麥的種植文化正在隨著人們的多元需求而不斷豐富、完善和提高。
2016年,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建設完成現代化燕麥博物館1座。燕麥博物館是系統介紹中國北方陰山南北地區燕麥產業文化發展歷程的主題博物館,博物館展示面積800平方米,分為歷史發展文化展廳、健康飲食文化展廳、營養功能文化展廳、企業品牌文化展廳,綜合運用文獻記載、實物陳列、圖片閱覽、電子翻書、多媒體觸屏、LED技術與3D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著重展現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源于歷史、立足現代、面向未來的格局與發展模式,是了解燕麥悠久的種植歷史和現代燕麥產業化發展的窗口,也是傳播燕麥文化、推廣企業產品和品牌形象的重要平臺。
打造燕麥多產品加工運營平臺
烏蘭察布市11個旗縣市區中共有8個國貧旗縣、2個區貧旗縣,是貧困旗縣比較集中的地區。燕麥作為內蒙古歷史悠久的特色優勢農作物,通過產業化開發,創新規?;姆N植模式,有望大幅增加種植面積和單位面積產量。公司計劃投資6億元,依托中國燕麥的黃金產區--陰山南北優質豐富的燕麥資源,在察右中旗建設自治區級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燕麥產業園。該項目占地面積460畝,規劃建設科技創新驅動力強、規模集約水平高、輻射帶動面廣的6萬噸的燕麥原糧倉儲區、3萬噸的燕麥香米和2萬噸的燕麥片加工區、10萬噸的燕麥乳和燕麥飲料加工區、以及燕麥文化展示區(燕麥博物館)和燕麥品牌推廣區,成為中國最大的集燕麥多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燕麥文化與品牌推廣為一體的燕麥產業運營平臺。同時推進燕麥基地及其深加工產品進行綠色產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生態原產地產品認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等認證工作。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約40億元,利稅約5億元,發展燕麥訂單種植戶15700戶,發展燕麥訂單種植面積40萬畝,直接帶動約60000多農民走上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實現增收致富,還可以解決當地就業300人。
RECOMMEND
地點: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李長慶民豐種業標準示范園區
電話:0474-8986838
網址:www.gmpcn.com.cn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